千亿之路全“醴”以赴|园区升级筑千亿产业之基
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醴陵经开区围绕加快迈进县域经济“千亿时代”和创建“国家级千亿产业园区”的目标任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园区整体实力、发展能力、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为产业迈向千亿目标筑牢了发展之基。
在醴陵东富工业园的玻璃产业园,由株洲中原思兰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新型粘接密封材料智能制造项目已经基本竣工,宽敞明亮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在进行试生产。中原思兰德的母公司郑州中原思兰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较早专业从事建筑密封胶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LED电子、节能玻璃、超高层幕墙等领域,这一项目也是醴陵围绕玻璃产业链的重大招商项目之一。近年来,醴陵经开区基本形成了“一主两特”的产业定位,“一主”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旗滨玻璃为核心企业;“两特”即通讯及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以时代金属为核心企业。围绕上述三大产业,醴陵通过精准招商,不断强化园区特色,壮大产业规模,同时产业细分也更加完善,一批特色“园中园”脱颖而出。
醴陵经开区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 徐瑾:“旗滨玻璃落户东富工业园的时候,当时还是一片黄土。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围绕玻璃产业打造了近两千亩的园区,现在整个玻璃产业的上下游都比较完善了,慕名而来的玻璃产业企业还有很多,我们现在除了招商还在选商。”
醴陵经开区产业发展部副部长 何泽华:“醴陵经开区形成了一些有特色、功能定位清晰的‘园中园’ ,如依托旗滨玻璃,引进了一批玻璃深加工和配套企业,打造了百亿玻璃产业园。再如充分发挥我市电瓷行业集群优势,集聚了一批头部电瓷企业,在东富产业园进行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打造了电力电瓷电器产业园。”
产业是硬实力,环境是软实力。在培育优势产业的同时,醴陵经开区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能力为目标,创新园区建设和运营模式。就在前不久,醴陵华瓷汇产业园总部大厦项目实现“竣工即交证”。企业负责人介绍,自进入项目验收程序以来,醴陵经开区项目推进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统筹各审批职能部门人员,通过现场帮办、联合督办等方式,全力推进各项验收,仅用五个工作日就实现了“竣工即交证”。
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政策项目部部长 曹检香:“整个流程便捷高效,为我们企业减少了不少过程损耗和成本负担,该项目顺利竣工后,我们可以实现集中办公、统一管理,有利于加速公司全面转型升级和发展总部经济。”
记者 笑笑:“醴陵经开区创新运行管理机制,通过‘一办三中心’的构架,建立起覆盖企业落地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体制机制的顺畅,为园区强招商、兴产业、提效益铺就了通途。”
经开区通过精简园区结构,加强与市直单位的职能整合,设立办公室、招商引资服务中心、项目推进服务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形成项目招引、项目推进、企业服务“一条龙”,有效解决部门职责不明、职能交叉等问题,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园区事园区内办”的高效模式。
醴陵经开区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 徐瑾:“整个项目在落地的全过程都有相关部门对接,而且是无缝对接,办公室是负责综合协调,招商引资服务中心是负责项目前期洽谈和签约,在项目签约之后,就移交到项目推进服务中心,办证、土地平整、基础设备配套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服务,项目竣工投产后会有企业服务中心来跟进服务。”
今年1-8月,醴陵经开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495.5亿元,同比增长19.5%;完成进出口总额21.2亿元,同比增长2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2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财政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15.6%。在进入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培育期的园区中排名第1,先后获评全省“五好”园区先进园区、省商务工作先进园区,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