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蓝色河谷基地(三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麦格米特株洲基地扩展项目(三期)项目。
(2)项目实施主体: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南蓝色河谷科技有限公司。
(3)项目建设地点: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嵩山路街道新东路 1381 号。
(4)项目主要内容:为响应全球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需求,完善公司电力电源系统、充电桩、工商业储能领域的一体化制造能力,公司拟投资建设麦格米特株洲蓝色河谷基地(三期)项目。本项目在现有株洲蓝色河谷基地基础上新增用地约 50 亩,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打造充电桩、工商业储能系统以及电力机柜等整机产品的一体化生产基地。
项目建成后,一方面可优化生产布局,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将通过提升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进一步巩固及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以及电力电源领域的市场地位,为未来持续扩大国内外市场拓展力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测算,该项目的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16.50%,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 7.56 年。
本项目涉及用地事宜正在办理中;本项目相关的备案及环评手续正在办理中。
(1)强化整机制造优势,构建全链条产品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依托数字化电源控制技术平台为核心驱动,以工业功率转换硬件技术平台为支撑载体,结合系统控制通信技术平台形成协同创新体系,构建起覆盖电源产品、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等六大战略业务集群。
在业务拓展维度,公司实施三重发展策略:一是精准把握行业痛点,深度挖掘细分市场潜在需求;二是持续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矩阵的横向扩展与纵向延伸;三是在优势市场实施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通过构建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系统的完整产业布局,持续深化与战略客户的协同创新,提供涵盖模块化组件、定制化整机及智能化系统的一站式电气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电源产品作为公司核心战略板块,近年通过持续深化产品线布局,已在充电桩基础设施、工商业储能系统及智能电力电源三大细分领域建立行业优势地位。基于成熟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和客户服务经验,本项目将重点强化整机集成能力,一方面,通过延伸产业链下游环节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依托“核心部件+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的复合交付模式,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项目的实施将增强公司在智能电网、充电桩、工商业储能领域的服务深度,深化与行业龙头客户的合作黏性。
(2)优化产品生产布局,提升公司运营效能
公司当前生产体系面临空间资源约束下的发展瓶颈。充电桩、工商业储能及电力电源产品线受限于场地条件,整机组装、测算环节依赖租赁场地实施。这种碎片化生产布局,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经营的长期稳定。一是跨场地物流协同成本高企,工序衔接效率受限;二是场地条件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零缺陷制造认证要求;三是租赁模式制约产能弹性扩展。
本项目通过新建充电桩、工商业储能及电力机柜产品组装测试场地,与现有电源模块产线形成空间聚合式布局,构建起“模块制造-精密加工-系统集成-功能测试”的垂直整合生产链条。结合公司统筹经营安排,项目建成后集约化的生产流程有助于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提升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为产品品质升级及规模化交付提供有力保障。
(3)突破公司产能瓶颈,把握市场发展机遇
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背景下,国内公共充电网络覆盖率与超充产品存在结构性缺口,海外充电桩市场受基础设施升级计划驱动亦进入高速增长期;工商业储能伴随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渗透;电力设备需求在“双碳”战略与智能化转型双重驱动下持续释放。
依托前期的研发及市场投入,公司在上述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目前公司工商业储能产品已开始着手海外市场渠道建设与项目对接,充电桩业务也已取得海外突破。在下游市场需求带动下,相关业务的销售规模快速增长,现有产能已接近饱和。为保障公司整机业务的订单交付和市场开发,公司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加快产能建设,提升充电桩、工商业储能系统与电力机柜产品的供应能力,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为国内外市场拓展提供产能保障。
(1)广阔的下游市场空间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市场基础
当前在双碳战略、能源转型背景下,“新能源+储能”处在发展快车道,本项目充电桩、工商业储能系统、电力机柜产品都将受益于新能源产业发展,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充电桩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催生巨大市场需求。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 发布的《Global EV Outlook 2024》报告显示,2023 年末全球充电桩数量约为 4,000 万台,保守预测 2030 年全球充电桩保有量预计达 2 亿台,较 2023 年新增 1.6 亿台需求。
工商业储能系统方面,全球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加速推进,叠加电气化水平提升与电池成本下降,推动用户侧储能需求增长。Frost&Sullivan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容量达 2.36GW/4.86GWh,市场规模 31.8 亿美元;预计至 2030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108.8 亿美元,实现三倍增长。国内市场方面,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改革深入和“双碳”战略带来的长期政策性趋势,寻熵研究院预测 2025 年全年市场新增规模有望接近 4GW/10GWh,2028 年或突破 20GWh。
电力机柜方面,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与分布式能源设备激增推动电网升级需求。发电侧新能源间歇性并网挑战电网稳定性,用电侧充电桩等大功率设备普及加剧负荷压力,双重因素驱动电源管理系统需求持续提升。
(2)优质的客户资源和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公司不断完善营销服务网络,强化市场营销统一协调与区域代表处管理,实现营销体系、代表处与事业部销售的矩阵式支撑,推动资源平台与产品部门的互动。公司在国内设立了多个代表处,覆盖华北、华东、西南、西北、华中和华南区域,并在海外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德国等地设立了代表处,负责市场管理、拓展及营销工作,提供本地化服务。完善的营销平台为公司的发展与项目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持续与行业大客户保持紧密合作,提供电气一体化解决方案,凭借先进技术和稳定性能在重点行业获得广泛认可。目前,充电桩业务已在国内实现多领域应用,并开始布局欧美市场,储能系统客户包括特变电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电力电源产品与国网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众多优质的客户资源保证了公司业务的稳健增长,并提升了研发和制造水平。公司凭借在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领域的专业能力,已成为客户供应链的重要一环,积极参与客户产品需求设计及方案开发,进一步加强了客户黏性和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凭借完善的营销平台和优良的产品品质,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积累了广泛的客户资源和充足订单,为项目市场消化提供保障。
(3)强大的技术实力及储备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公司依托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领域的技术积累,构建了功率变换硬件、数字化电源控制和自动化系统控制与通信软件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形成了在工业控制、电源、变频驱动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不断完善平台建设,推进核心技术的产品化应用,增强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为项目的技术保障与升级提供支持。
公司瞄准全球领先水平持续推动实验测试平台建设,拥有包括安规认证、EMC、可靠性、失效分析、3m 电波暗室、10m 电波暗室等不同领域实验室,相关实验室的测试能力和管理体系获得权威机构认可,拥有CNAS、TUV、UL-WTDP 及 UL-CTF等资质,测试结果全球互认,为新技术的研发验证及过程产品的监控验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充电设备领域,公司自 2015 年开发国内首代大功率充电模块,涵盖直流/交流充电桩及超充系统,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公司充电桩产品已通过CE、UL 等国际认证,具备国际市场拓展条件。公司在储能领域产品涵盖广泛,性能优越,尤其在精细化温控和多级控制系统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公司电力电源产品也已大规模应用于电力系统。
综上所述,公司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实验测试平台可为项目产品的技术领先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