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123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123doc.doc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123doc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123)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新增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二OO九年十一月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新增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资质等级: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05118001,号项目负责,曾令科报告编写,曾令科人,马文瀚项目审定,陈总站站长,徐水辉提交单位,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时间,二OO九年十一月头部章评估工作概12第二章地质环境条13一、气象水13二、地形地14三、地层岩17四、岩浆24五、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24六、工程地质条29七、水文地质条32八、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42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43一、地质灾害类型与特43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60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小60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61一、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61二、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69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71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71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71三、规划用地适宜性评73四、防治措76结论与建79附照片:24附图1:长沙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用地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比例尺:1:50000附图2:长沙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新增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比例尺:1:50000一、任务由来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128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等文件的精神,长沙市近年为优化市区规划用地布局,开发建设中心城区周边地带,近年来启动了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长沙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2003-2020年)》以及其它长沙市“十一五”绿化林业、综合交通、水利、能源开发等专项规划基础上,进行了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的编写工作。为查明长沙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范围内地质灾害情况及其对该规划区的危害性,长沙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委托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对该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此,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与长沙市国土资源局签订有关评估合同,并按照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合同相关规定以及评估技术工作程序,编制了本评估报告。二、评估工作依据(一)评估政策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年11月24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20043、《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湖南省人大第75号)2002(二)评估技术依据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侧,(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63、《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长沙市人民政府?2009三、主要任务和要求(一)工作目的预防地质灾害,从源头上防止人为引发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为有关部门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为规划工程选择适宜用地;为规划用地审批提供依据。(二)主要任务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确定具体工作任务为:阐明长沙市土地利用规划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规划区域内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并作出规划区适宜性评价结论。(三)技术要求1、在搜集利用已有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调查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开展以地质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相关调查,进行充分论证;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2、对规划区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3、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规划区适宜性作出评估,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头部章评估工作概述一、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一)地理位置与规划区范围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广铁路、319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等国家级交通设施均从市境内经过(见图1-1)。长沙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区涵盖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及望城县高岭塘镇、星城镇、黄金乡、雷锋镇,长沙县星沙镇、黄花镇、樃梨镇、黄兴镇。北接长沙县北山镇、桥驿镇,东临长沙县黄花镇,南界长沙县暮云镇,西连宁乡县白箬铺镇。规划区范围主要以新的中心城区城建规划区边界为界线(主要涵盖老五区及望县、长沙县的部分区域),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内建设用地规划区面积629.48km(其中22含已建成区面积398.89km),本次规划区允许建设区内新增用地面积230.59km;规划2336.33km。地理位置:东经112?46′17.1″-113?11′04.7″;北纬28?01′57.1″-28?25′36.7″。(二)规划概况1、基本情况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是长沙市的区域中心,担负长沙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信息、交通、教育、科研等综合服务职能。长沙市中心城区将加快服务业与周边地区工农业的配套,逐步形成区域产业和商务的集中地,增强其辐射范围,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加大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提升长沙作为山水名城的城市品质;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高新企业聚集的有利条件,充分挖掘深厚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日益凸现的文化优势,加快建设环境一流、水平一流的文化科教产业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综合考虑长沙市发展现状、各区域发展速度、生态环境保护、城市防洪、耕地分布及各相关空间发展规划的影响,按照协调各用途用地、创建优良生态环境、尽量少占耕地等原则,确定长沙市中心城区主要向西、西南和东三个方向扩展,突破现有市区的行政边界,合并捞霞、高星两组团,扩展河西、星马两翼,逐步与长沙县县城、望城县县城连成一体。向西,沿319国道和金洲大道,地势较为平坦,是长沙市中心城区扩展和中心城区产业向外转移的重要方向。向西南,含浦地区凭借 大学城的科教资源,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全面促进周边地区乃至长沙市的发展。向 东,长沙县榔梨镇及黄兴镇部分区域凭借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迅速发展为中 心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2、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长沙市中心城区的用地安排以系统完善长沙市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为目 标,以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为前提,因地制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建设用地控制范 围线内,全面整合传统工业区,加快旧城改造,全面改善建成区环境和基础设施。 长沙市西部地区,是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发展空 间,以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在黄金乡、雷锋镇等区域主要安排工业 用地,配套居住用地,因地制宜安排生态用地。 长沙市西南部地区,以岳麓山大学城和含浦科教园为基础,适度安排城镇居住 用地、工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建设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大学科教中心。 长沙市东部地区,充分发挥该区域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适度扩大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在榔梨镇及黄兴镇的西部主要安排城 镇用地。在浏阳河沿岸部分地区有计划地布局居住用地和生态用地,提升居住区环 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 3、规划区用地功能划分 在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土地利用适宜开发度评价以及土地利用开发度-保护度关联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参考现有土地利用主导功能,结合长沙市自身特点 及其区域发展功能定位,落实土地利用战略,按照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性和单元土地 利用主导功能相对一致的原则,将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划分为七大组团,六 类功能用地区。其中七大组团为:中心城区组团、河西新城、星马新城、暮云组 团、捞霞组团、高星组团、 类功能用地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中心、工业发展区、风景旅游休闲农业含浦 组团。六 发展区、文化体育科研区、高科技产业基地、客运物流发展区六大功能区。在 各功能区内部,各项土地利用活动要围绕主导功能进行。(见图1-2) (1)中心城区组团:主要指现已建成的城区,范围主要为二环路以内及以省政府 为中心的地区。该区域内建设基本已完成,只是在局部地区存在旧城改造、道路翻 新维护等工程,主要涵盖的功能区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中心。该区域不在本次评估 范围内。 (2)暮云组团位于城市主体以南,北至绕城线,西至湘江,东南至都市区边 包括大托乡部分及洞井镇部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2km,城市人口规模为9万人。利用其区位和资源优势,布局面向长株潭的旅游、商贸等区域性公共设施。 该组团内主要涵盖的功能区为:高科技环保产业园区(主要发展高科技产业,汽车工 业园、环保产业园,以厂房建设、道路建设、房屋建设为主)、高效农业区(主要发 展高效农业,大规模工程建设相对较少)。 (3)捞霞组团位于城市主体以北,东北至都市区边界,西至湘江,南至浏阳 主要包括捞霞开发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0km,城市人口规模为14万人。 结合城市主体内货运码头和火车北站的搬迁,布局霞凝新港和捞霞货运站、编组 站,成为水运、公路、铁路的中转联运中心,并规划仓储用地、物流中心、大运量 的工业基地。 ?石长铁路以北新建千吨级的码头,完善水运设施,配套适量仓储用地。 ?石长铁路以南、金霞路以西,保留鹅羊山、秀峰山,结合车站,设置市级副 中心,结合捞霞火车站,强化物资中转功能,设立大型物资批发市场。 图1-2长沙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用地功能分区示意图 ?金霞路以东,设大型铁路货运站,完善现有仓储设施,规划作为城市主体外 迁工业发展用地,以大运量的机械、化工工业为主。 该组团主要含功能区为:物流工业区(以发展大型货运物流为主,厂房仓库建 设、道路建设、房屋建设为主)、长沙金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各类经济技术产业 园,现为建成区)、望城丁字镇建材、工业发展区(以发展石材、建材工业为主,厂 房仓库建 设、道路建设、房屋建设为主)、高效农业开发区(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大规模工程建设相对较少)。 长沙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用地功能分区表 表1-1 面积(Km)位置 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区(?) 132.15 已建成的中心城区 建材、工业发展区(?-1) 22.84 丁字镇 长沙市金霞经济技术开发区(?-2) 25.35 开福区西北部 工业发展区 外迁工业 发展区(?-3) 94.72 高岭塘、星城镇 先导区配套工业发展区(?-4) 54.93 雷锋镇、黄金乡 世界之窗(?-1) 3.92 开福区东部 省森林植物园(?-2) 5.02 雨花区中部 风景旅游休闲农业发展区 岳麓山风景 名胜区(?-3) 3.1 岳麓区中部 城市休闲农业区(?-4) 16.51 雨花区东部 文化产业园区(?-1) 17.46 开福区东部 体育文化新城(?-2) 14.08 雨花区东部 文化体育科研区 大学科技园区(?-3) 40.28 岳麓区中、南部 教育科研后勤基地(?-4) 19.61 长沙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园区(?-1)91 岳麓区西部 隆平农业高科技产业园区(?-2) 57.2 芙蓉区、雨花区东部 高科技、环保产业园区(?-3) 42.81 天心、雨花区南部 高科技产业基地 高新 技术开发区(?-4) 99.6 星沙镇、黄花镇 高效农业区(?-5) 44.24 开福区东北部 高效农业区(?-6) 11.25 天心区西南部 物流工业区(?-1) 48.02 开福区北部 客运物流发展区 武广客运物流区(?-2) 16.04 雨花区东部 (4)高星组团位于城市主体西北部,东至湘江,西北至都市区边界,南至市区 边界, 包括高塘岭镇和星城镇,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6km,城市人口规模为14 人。利用现有工业基础以及河西高新产业的辐射,规划为以机械、食品工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区、市区新产业开发及置换外迁企业基地。 该组团主要含功能区为:外迁工业发展区(以市区新产业开发及置换外迁企业基 地为主,厂房仓库建设、道路建设、房屋建设为主) (5)含浦组团位于城市主体西南部,西南至都市区边界,东至湘江,北至市区 界,包括含浦镇和坪塘镇,规划城市建设用地9km,城市人口规模为9 人。主要为岳麓山大学城的远期发展用地以及与之配套的生活居住用地,对坪塘现有小水泥厂逐步实行关停并转。 该组团主要含功能区为:教育科研后勤基地(以大学科技园区远期发展用地为 主,以道路建设、房屋建设为主) (6)河西新城位于城市主体西部,湘江西岸,利用本区高校集中的优势,主要 建设岳麓山大学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护已有的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建设 洋湖院湿地公园。 该组团主要含功能区为:大学科技园区(以众多高校为依托,发展高科技产业 以产业园区建设、道路建设、房屋建设为主)、长沙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园区(以麓谷高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发展高科技产业园,以产业园区建设、道路建设、房屋 建设为主)、岳麓山风景名胜保护区(主要保护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严禁大规模工程 建设)、大河西先导区配套工业发展区(主要为先导区配套工业发展提供用地,以道 路建设、房屋建设等为主)。 (7)星马新城位于城市主体东部,东至浏阳河,本区已有一定的高新产业基 础,如三一重工、远大空调等大型企业,主要建设高科技工业区、隆平农业高科技 区、体育文化新城及武广客运物流中心。 该组团主要含功能区为:文化产业园区(以广电集团为中心,发展文化产业基 地,现为已建成区)、隆平农业高科技产业园(发展农业高科技产业园,以产业园区 建设、道路建设、房屋建设为主)、体育文化新城(以体育新城为中心,发展体育、 出版业,主要以道路修建、房屋建设为主)、武广客运物流中心(以武广客运车站为 依托,发展客运物流业,主要建设道路、房屋为主)、城市休闲农业区(以省森林植 物园、同升湖等为中心,发展城市休闲观光农业,现为已建成区)、高新技术开发 区(以机械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以厂房建设、道路建设、房屋建设为主)。 另外长沙市风景旅游发展区主要为市区各大公园(含鹅羊山公园、秀峰山公园
变分不等式问题的投影型算法若干理论性研究
兵团第八师医共体建设现状与效果研究
表面修饰纳米半导体促进催化还原CO2的研究
并购业绩补偿承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统编版七年级上第9课为例
不同场认知风格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研究
安吉游戏背景下幼儿家长游戏观现状调查研究——基于石河子市四所幼儿园的调查数据
城市建筑群爆炸荷载预测及灾害效应快速评估
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家长参与学校教学的困境与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总体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
桂阳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区新增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全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说明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别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别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