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加快融入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培育制造名城
当今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运行方式、国际竞争方式和城市区域间发展趋势。新生产要素替代旧生产要素、新生产方式替代旧生产方式、新动能替代旧动能的产业发展迭代不断演进。面对新的科技产业革命浪潮,湖南省株洲市必须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用“超”的意识、“抢”的节奏、“融”的思路、“优”的生态、“实”的举措,十指成拳、综合发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整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持续提升本地优势产业对全球高端制造业的引领力和黏合力。
要用“超”的意识谋划布局高端制造业。超前的意识布局,体现的是对城市产业发展未雨绸缪的决策谋划,更是对精准捕捉占领技术产业的前沿制高点的能力。高端制造具有高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资本投入、高度品牌化等特点,处于产业链的顶端,反映一国一地区制造业的综合实力,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株洲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基础雄厚、优势产业突出、产业链相对完整,一直是株洲历史脉络中蕞鲜明的底色。新技术迭代日趋激烈的今天,株洲在瞄准未来的高精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上必须未雨绸缪,要依托北斗产业园、航空动力重大专项、IGBT核心器件制造(三期)、三一株洲基地等重点项目,围绕株洲自身的生态主导型的链主企业,精准发力推进产业集群招商。要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的机遇,聚焦未来新技术潮流发展方向,从过去招商引资就项目、论项目的点对点招商模式,向产业链集群招商转变,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节约高效,规模要么不干,要么就是几千亿、上万亿市场空间的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要围绕“3+3+2”产业体系,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以及产业链重点环节,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经过若干年的持续努力,使株洲制造业整体水平实现量的倍增、质的飞跃,在构建现代高端制造产业体系上真正竖起能够引领未来发展方向、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壁垒的“高峰”。
要用“抢”的节奏加快引培高素质人才。人才竞争,必须抢得早、抢得快、抢得多、抢的准、抢得好。制造业的发展,既要靠科技研发、技术改造、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也离不开在一线岗位上具备精湛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株洲位于长株潭核心城市群,紧邻岳麓山大学城,本地亦有湖南工业大学、九郎山职教科创城等丰富人才资源,要把前沿热点的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端制造业作为引培人才的主攻方向,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集聚一批“高精尖缺”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精准招才引智,简化人才引进程序、放宽人才引进限制条件、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努力把株洲打造成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创业之地、人才向往之地。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能人才提升学历和继续深造的途径和渠道,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强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充分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搭建共享共用的引培育联盟,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转变财政投入方式,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对提供技能训练、人才培养的制造业企业以及学生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和学生的积极性。
要用“融”的思路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厂所结合是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先进硬质材料等优势产业数十年集聚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的鲜明特色,对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紧密结合,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株洲在推动产学研结合上大胆创新,推动产业链从下游向中游、上游发展,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立面向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和产业联盟等组建“企业+联盟”协同创新平台,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要成立政产学研用工作专班,运用市场化机制,成熟化的模式,高位一体推动,放大株洲厂所结合的集群优势,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打造制造名城提供更多关键优势技术支撑。
株洲轨道智能交通科技中小型企业集聚地
要用“优”的生态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壮大。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今年,株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升至38家,位列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1位,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已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面对什么发展形势,都必须坚持从创新找出路、想办法、谋发展。要实现从相对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走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强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必须要营造蕞优的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支持制度和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围绕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培育工作体系,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上市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中小企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也蕞为直接,针对疫情导致的制造业企业订单减少、经营成本上升、供应链资金链断裂等实际问题,要继续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落细落实减税降费、要素保障、劳动力拓展回流、房租减免等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要用“实”的举措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对于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意义重大。要积极对接需求,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打牢产业发展基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实现补链扩链强链的计划,实现更高水平的分工,更深层次的整合,集中对相对薄弱的物流保险、工业设计、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力度补短板。改造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设备设施,以先进的科技武装生产性服务业,从而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实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要加快推动株洲高端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再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品牌经营、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服务贸易等产业链下游发展的同时,更加聚焦制造业发展的前端领域,大力扶持科技研发、技术改造、产品孵化、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推动株洲制造业在研发设计、技术服务等方面有质的飞跃,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势”。(三寿 邓飞翔)
如何理解“坚持人民至上”的宝贵经验
【共同富裕】以更有效举措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我国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打造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
短视频 新发展格局要抓好国内大循环
短视频 如何把握和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健康中国)课题
“石缝求生”精神带动边民增收共富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