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株洲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华中地区首个危化品电子交易中心落户株洲

admin6个月前 (09-28)株洲产业信息21

  株洲新闻网3月30日讯(记者 文樱 通讯员 陈罕)日前,记者从株洲市危险化学品集中经营电子交易中心获悉,授牌不到3个月,该中心已吸引150家危化企业入驻,标志着株洲市危险化学品行业综合治理加速推进。该中心的启用,填补了华中地区危化品集中电子交易的空白。

  株洲市危险化学品集中经营电子交易中心位于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的恒和产业园,这里见证了株洲工业文明的起步,随着株化、湘氮等企业的落户,创造了株洲化工产业的黄金时代。年产值300多亿元,累计上缴近500亿元税收,创造了160多项全国头部。清水塘片区高峰期曾聚集近300家化工生产企业,延伸出庞大的化工贸易行业。但由于粗放式发展,株洲曾被列为“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为摘掉“黑帽子”,清水塘破茧成蝶再出发,短短几年时间,变化翻天覆地,株洲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已成为中国版“鲁尔区”。如今的株洲不仅摘掉了“黑帽子”而且成为一座生态宜居之城,并收获了一串“国字号”荣誉:全国绿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随着2018年12月30日清水塘老工业区261家企业的工业产能全部关停退出,株洲化工人面临新的抉择,如何留住化工人、再聚化工魂,让化工行业走出新路子新方式,让行业更有序、更安全的发展,成为不可逃避的一个问题。株洲市化工行业协会、株洲恒和产业园根据株洲化工现状并结合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共同打造了和天厦工贸总部这样一个平台,通过平台重新集聚化工人并通过平台的新理念、新模式让株洲化工焕发“第二春”。结合我市《株洲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和天厦工贸总部将打造危化品智慧服务产业链,依托“化工贸易总部”,形成多元化化工服务产业链布局,整合电子交易、应急教育培训、危货运输与监管、化工类仓储物流配送、危货智慧停车场运营等相关化工产业链。聚集产业资源,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一流的危化品应急产业服务综合运营商。

  2021年12月31日“株洲市危险化学品集中经营电子交易中心”已正式授牌于株洲恒和产业园,目前全市有150家企业入驻交易中心,全市约70%-80%危化企业已入园。未来还将打造集监管、仓储、物流、交易、实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推动我市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市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吸引中部地区更多优质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集聚株洲,形成“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的新路子,我市设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和集中经营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应急救援培训中心,形成全市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配送、应急救援“1+2+3”(即一中心、二园区、三基地)的布局。“一中心”,即位于株洲市恒和产业园的危险化学品集中经营电子交易中心,这也是华中地区头部个危化品电子交易中心;“二园区”,包括醴陵经开区(茶山镇片区)、攸州工业园区;“三基地”,即危险化学品仓储物流配送基地、存储气体合储物流配送其地或危险化学品回收处置基地和日用危险化学品合储物流配送基地。

  2020年,株洲市《危险化学品行业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印发,要求用三年时间,全面开展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基本形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园区、经营销售进市场、储存配送进基地、全程环节进监控”的格局,从源头上强化危险化学品的综合治理和安全监管,从根本上铲除危险化学品非法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的生存土壤,全方位提高危险化学品的风险防控能力。

  “目前,中心的招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心的成立是落实和推进中央、省、市关于危险化学品行业综合治理行动的重要举措,是着力打造制造名城、幸福株洲的重要环节,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布局。”株洲市危险化学品集中经营电子交易中心负责人介绍,现在由市安委会协调、株洲石峰区应急局牵头,在交易中心过渡办公点进行“坐班”,本着“政企互动、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做好监管”的原则,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情况,解决难题,促进交流,提高服务,优化环境。入驻中心的危化企业,不仅可享受化工产业专项政策外,还可享受市区两级财税贡献返奖优惠政策长达8年。

  据了解,恒和产业园着力打造智慧园区与智慧楼宇,围绕化工产业打造数字服务,目前电子交易中心已完成布局,将打造华中地区蕞佳的化工服务产业数字平台。未来将建成围绕交易中心形成集监管、交易、服务、仓储、物流、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化工产业服务平台。

  株洲市危险化学品集中经营电子交易中心以株洲为中心,辐射湖南省乃至华中地区,是清水塘新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先行者、示范田,将切实解决以往由于分散经营、管理难度大造成的安全隐患的局面,对于株洲、湖南以及华中地区危化行业的规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恒和产业园必将成为湖南乃至全国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的闪亮新名片,为建设平安湖南、幸福株洲擎画新蓝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divdata=datasource:20230825106dcf2dafd347928d45b732b4c00f33datatype=content

divdata=datasource:20230825106dcf2dafd347928d45b732b4c00f33datatype=content

  聚集国内北斗产业80%以上核心技术资源   我省成北斗技术创新核心策源地   湖南日报8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2023年湖南省北斗应用领域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北斗产业集群拥有企业400余家,成为北斗技术创新核心策源地。   目前,400余家企业中有规模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202家、...

「党代表热议」加速“升级”增强新支撑不断“创新”激发新活力

「党代表热议」加速“升级”增强新支撑不断“创新”激发新活力

  升级,是事关发展的永恒话题。党代会报告提出:让株洲更加宜业宜居,需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动平台、环境、服务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新支撑。围绕如何推动园区建设升级,更好地增进民生福祉,几位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产业园区,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平台,是产业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是创业创新创造的主战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一名园...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莅临铜鼓工业园区参观考察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莅临铜鼓工业园区参观考察

  6 月 19 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淼淼一行来铜鼓县考察,铜鼓县委书记李勇军等县领导及县委办、政府办、发改委、工业园、商务局负责领导陪同。彭淼淼一行来到铜鼓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深入考察了标准化厂房建设及惠企政策等情况,就周边相关企业入驻及配套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情况进行调研。在工业园区召开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进行了深入交流。...

全市8个园区集中大签约!

全市8个园区集中大签约!

  今天上午, 我市举行2023年一季度全市园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 株洲高新区、株洲经开区、荷塘高新区、渌口经开区、醴陵经开区、攸县高新区、茶陵经开区、炎陵高新区 等 8 个分会场 同步 开展 活动 ,共签约重大项目89个,总投资189.19亿元。   市领导聂方红、李武宁、王庭恺参加株洲经开区签约仪式。   从投资规...

加快建设“五好”园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五好”园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6月16日,市委书记曹慧泉深入茶陵经济开发区调研园区发展工作。他强调,要聚焦建设“五好”园区,深化园区改革,做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提升园区发展质效,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何朝晖参加调研。   在茶陵经开区,曹慧泉先后来到湖南华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茶陵县强强陶瓷有限公司、湖南亿润新材料有限公司、茶陵晶辉电子...

博迈医疗(湖南)生产基地封顶株洲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博迈医疗(湖南)生产基地封顶株洲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湖南日报10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咪 通讯员 宋律 李钰)10月6日,位于株洲经开区(省级)生物科技园示范园的博迈医疗(湖南)生产基地封顶。   该项目是株洲市重点项目,总投资6亿元,集医疗器械的研发平台、生产加工、销售及配套服务、办公为一体,预计2023年底完工投用,全面投产后年营业额预计达5亿元。   近年来,株洲经开区...

发展质效不断提升——2022年湖南经济发展综述之三

发展质效不断提升——2022年湖南经济发展综述之三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信贷支撑有力,园区建设提档升级,企业效益稳步回升……   2022年,湖南坚持以质取胜,充分发挥园区主战场、主引擎作用,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推动经济稳中提质。   位于浏阳市西南部的镇头镇,被誉为“花卉苗木之乡”,农林种植产业基础雄厚,从事蔬菜、油料、稻谷种植的市场主体有60多户。   当地芳健油茶种植...

和天厦工贸总部]-打造株洲税收政策好的产业园

和天厦工贸总部]-打造株洲税收政策好的产业园

  40年前,深圳是毗邻香港的一个岭南小镇。40年后,深圳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速度被国外媒体评为全球头部。这里开创的“深圳速度”“深圳奇迹”,可谓气壮山河、感天动地。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特区”二字。   40年弹指一挥间,经济特区始终走在社会变革的蕞前沿,以“排头兵”身份,为中国经济发展破冰蹚路,打拼着一片新天地。   如果说深圳是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