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点燃发展新引擎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本报记者陈张书通讯员曹书为株洲报道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永磁电机成为发展新“风口”。9月19日,由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电机”)、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等十家永磁动力产业领军企业携手共同组建的湖南国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磁动力”)在株洲揭牌成立。该公司将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模式推动永磁动力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应用,加速提升我国永磁动力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改革则是点燃引擎的点火系。”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李志坚表示。事实上,这十年来,湖南一直在“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湖南路径。
株洲永磁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
早在2003年,株洲就开始进行永磁动力技术和产品的研制。
经过多年的技术储备,中车株洲电机等企业已在永磁电力应动和驱动领域培养一大批产业技术工人,搭建了系列技术平台,研发体系逐步完善,应用研究成效显著。据悉,目前株洲市从事永磁应用研究的核心技术人才超过400人,初步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产值突破100亿元。
中国中车首席技术专家晏才松介绍,经过10余年的技术研发和探索,中车株洲电机研制了2万多台永磁电机,其中许多正运行在轨道交通上。
“在轨道交通领域成功应用的永磁动力技术,相对于传统异步电机,主要能耗可以节约30%左右。”晏才松说,永磁动力具有高效节能、绿色低碳、高功率密度、低噪声、维护简单等显著优势,是高效节能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代表。
永磁牵引电机已经在我国高速动车组、地铁、机车等得到应用。近5年永磁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超过90%;比如中央空调,采用高速永磁直驱变频传动系统的中央空调,体积缩小一半,节能40%以上。
国磁动力成立,也是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的见证。
十年间,湖南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由42.2亿元增至1261.3亿元,增长28.9倍。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由2012年的287.7亿元到2021年预计突破1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5.43倍、达11063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1140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1倍、达10994.6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3%提高到60%以上。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面向重大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需求,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升级、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轨道交通大科学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实验装置等建设大力推进,筑就科技创新高地的“四梁八柱”。
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也可见湖南科技创新的身影。
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频频展现“中国算力”,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支撑高铁跑出“中国速度”,北斗卫星、“海牛Ⅱ号”深海钻机、“京华号”盾构机等吹响向“深空”“深海”“深地”进军的号角。湖南还有全球蕞长臂架泵车、全球蕞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蕞大吨位旋挖钻机、蕞高电压等级蕞大容量变压器等“大国重器”在国家超级工程中频显身手;飞腾、鲲鹏CPU和麒麟操作系统等“两芯一生态”筑牢国家信息安全屏障,IGBT芯片打破国外垄断。
这十年,湖南统筹推进区域创新布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创新呈现新格局。谋划出“一核多极多点支撑”的全域创新格局:长沙扛牢省会担当,创新实力升至国家创新型城市第8位,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强省会战略的底气所在;长株潭获批全国第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连续实施两个“三年行动计划”,研发投入强度突破3.5%,为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下坚实基础;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4个国家创新型城市、3个国家创新型县市、8个国家高新区、1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成为科技创新重要载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