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开发区发展规划实施分析
开发区发展规划实施分析 1.规划实施基本情况 至 2022 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园区 9 个,其中,国家级园区 1 个: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园区分一区三园,即高新区河西示范园、 田心高科园、董家塅高科园。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 1 个:清水塘循 环经济工业区。省级园区 6 个,即建宁经开区、渌口经开区、醴陵经 开区、攸县工业集中区、茶陵经开区、炎陵工业集中区。市级园区 1 个,即金山工业园。全市园区规划面积 332 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 75 平方公里,园区规模企业 478 家。2022 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 1501 亿元,同比增长 18%。完成工业增加值 426.6 亿元,增长 15%。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 399.5 亿元,增长 41%。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948.1 亿 元,增长 10.7%。上缴税收 54.8 亿元,增长 7.1%。园区规模工业增加 值已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55.62%。园区工业企业 617 家,其 中规上企业 478 家。株洲高新区为全省第三个千亿产业园区。 2.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产业定位特色鲜明根据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每个园区都有明确 的产业定位,有 2-3 个主导产业。高新区河西示范园区的主导产业为 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医药;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 的主导产业为现代物流、新材料及环保装备;田心高科园的主导产业 为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及变流技术产业;董家塅高科园的主导产
业为航空装备产业;建宁经开区的主导产业为服饰产业;金山工业园 区的主导产业为硬质合金深加工、机械制造及轨道交通装备;醴陵经 开区的主导产业为陶瓷、汽车零部件;攸县工业集中区的主导产业为 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茶陵经开区的主导产业为建筑陶瓷、 电子电器;炎陵工业集中区的主导产业为新材料、纺织服饰、机械制 造。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高新区河西示范园、田心高科园、董家塅高 科园、醴陵经开区等园区产业特色鲜明。
管理体制不断加强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全市园区的规划、管理、 指导、协调服务由市园区办统筹。各园区实行党工委、管委会负责制。 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当地党委、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园区的管理职能。 天元区、石峰区、芦淞区均实行了“园政合一”,区委、区政府与园区 党工委、管委会一套人马,合署办公。株洲高新区为副市级单位,下 设五局一室(均为副处),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兼任天元区区委书记,管 委会主任单设,天元区区委书记兼任管委会副主任。石峰区区委书记 兼任党工委书记,区长兼任管委会主任,下设五局一室(均为副处)。 芦淞区区委书记兼任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没有明确。荷塘区金山 科技工业园和 5 县(市)园区均设立独立的党工委和管委会,有专职 党工委书记和管理委会主任。醴陵经开区为正县级,建宁开发区为科 级单位,其他县(市)园区均为副县级。良好的管理体制为园区健康 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财政体制不断创新高新区、田心高科园、董家塅、建宁开发区等 园区由于实行“园政合一”体制,政府与园区财政为同一财政。醴陵
经开区、攸县工业集中区已分别建立了相对独立的财政体制,明确了 土地收益和税收返还比例,建立了自己的财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 实的资金基础。
运行机制不断健全自 2022 年开始,我市着力推动园区发展方式 的转变,即由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建设模式向市场运作模式转变。至 2022 年底,每个园区都成立了园区公司,全市共有各类园区公司 11 家,公司总资产达到 258 亿元,2022 年园区公司共融资 60 亿元,有 力地促进了园区的发展。目前,我市园区基本形成了以园区公司为主 体进行融资、开发、经营的市场运作模式。
3.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总量不大从去年园区发展情况来看,我市园区技工贸总收入 为 1501 亿元,仅为长沙的三分之一,落后湘潭 200 多亿元;2022 年, 株洲高新区在全国 54 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 45 位,2022 年在全国 105 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退至 60 位。2022 年,醴陵开发区、攸县 工业集中区技工贸总收入在全省排名分别列 40 位和 53 位,与全省十 强县的地位极不相称;目前我市只有 1 家国家级园区,而长沙有 4 家、 湘潭有 2 家。 要素保障不强土地、资金一直是制约我市园区发展的两大瓶颈要 素,近几年来,虽然经过我市多方努力,这些问题得到缓解,但仍然 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一是土地报批费用高,程序繁琐,拿地难。二 是征地拆迁难度大,矛盾多,交地难,特别是在国家有关领导表态要 提高拆迁补偿标准后,农民等待新的政策,造成征地拆迁工作被动。
三是资金紧张,由于园区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国 家政策的限制,园区平台公司融资渠道收窄,融资更加困难。
基础设施不硬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随着我市园区调规扩区的 推进和新园区的启动建设,园区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形势。如金山新 城、航空城、醴陵东富工业园、攸县网岭循环工业园等由于基础建设 相对滞后,影响园区开发建设进度,延缓项目落地。二是园区生产、 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如金融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等不健全, 园区职工的文化、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在县域园区几乎是片空白, 与我市创导的“工业新区,城市新区”的发展要求相距甚远。
4.“十二五”后期工作思路 做大园区经济总量开拓创新扩增量:主要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更多新项目入园,今年力争引进新项目 100 个,引进到位资金 150 亿元;同时在调规扩区时,把分散的产业基地及企业尽可能地整合到 园区来。升级改造挖存量:一是围绕重点产业和骨干龙头企业,加快 产业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加快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增 产增效,不断壮大经济规模。 深化园区体制改革重点推进县域园区“一权两制一司”的改革, 全面落实省级园区享有的县市级行政审批权,全面推进省级园区建立 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全面推进省级园区成立现代企业法 人治理结构完善,具有较大资产规模、较强融资能力、较高开发水平 的园区公司,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调整和完善城区园区“一权 两制一司”的体制机制,强化管委会主要承担园区发展的职责,强化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