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株洲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admin8个月前 (09-28)株洲产业信息4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你省《关于审批〈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的请示》收悉。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做好株洲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有重点地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把株洲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536.7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要坚持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合理安排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以调整、改造、挖潜为主,逐步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强化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的经济联系。要按照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市域不同地区的条件,有重点地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20万人以内,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0平方公里以内。具体规模要与你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根据株洲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强化集约和节约用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防止城市规模盲目扩大。要充分重视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五、完善基础设施体系。要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路、铁路、水运相协调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公共客运服务系统。要统筹规划和建设城市给水、排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的建设。要充分重视城市防灾工作,加强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包括防洪、抗旱、抗震、消防、人防等内容的综合防灾体系。

  六、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城市发展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坚持节流、开源、保护并重的原则。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城市。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新能源,强化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提高污水处理率、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强清水塘地区的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对湘江的污染。要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炎帝陵等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划定保护范围,制订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实施和发展,严格按照规划提出的各类环保标准限期达标。

  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功能要以人为本,创建宜居环境。要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要将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从方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与就业出发,保障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稳步推进危旧房改造,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城市风貌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好山体、水体等自然景观和茶陵南宋古城、酒埠江宝宁寺、攸县文昌阁、大溪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

  八、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是株洲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各类开发区在内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驻株洲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株洲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株洲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株洲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你省和建设部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简介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省委、省政府“一点一线”和“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促进株洲市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经报请国家建设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编制本规划,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90万人(常住人口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

  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

  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

  1、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2、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4、建立以综合社区为单元的城市新型社会组织结构,加强社区的建设和服务配套,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5、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园林城市。

  2010年,实现对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的初步调整,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初步形成网络状格局,攸县撤县改市(以下称攸州市),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2020年,形成完整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重点建制镇为纽带,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2010年市域人口为39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市域人口为42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市域经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城镇经济区。

  (一)北部经济区——由株洲市区、株洲县和醴陵市组成,为市域核心区域。

  (二)中部经济区——由攸州市和茶陵县组成。

  (三)南部经济区——以炎陵县为中心。

  本规划的市域指株洲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醴陵市、攸县、株洲县、茶陵县、炎陵县的行政辖区;市区指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的全部行政辖区;城市规划区为市区全部辖区范围。市域总面积为11272平方公里;市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536.7平方公里。

  向西依托株洲大道、西环路形成河西新区;向北沿长株高速公路和莲易高等级公路形成田心、龙头铺新区;向东沿东环北路和新塘路形成金钩山、大丰、桂花新区;向南沿枫溪路和南环路形成枫溪新区。

  规划形成“一江两岸双中心,二主五次七组团”城市空间结构。“一江两岸”即依托湘江,东西两岸的城市发展地带;“双中心”为城市快速环道以内湘江两岸的城市中心区,包括河西新城中心和河东芦淞旧城中心;“二主五次”指湘江两岸城市中心所在的河东、河西两个紧凑发展的城市主组团和栗雨、枫溪、荷塘、田心、石峰五个城市次组团。

  一)规划居住用地面积3363.6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8.03%,人均居住用地28.03平方米;规划常住人口住房成套率达98%,暂住人口住房向出租式公寓转变。

  新区住宅建设实行住宅小区化和小区规模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旧区住宅建设应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以社区为单元实施系统的改造,增加配套设施,适当降低旧城中心区的居住用地比例,引导人口向中心区外疏散。

  居住用地由30个居住区和社区单元构成,其中一类居住区6个,规范城市经济适用房的供应行为,建立廉租房服务体系。

  二)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051.8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10%,人均17.10平方米。按城市、组团、社区(居住区)三级布置公共设施体系,形成两个市级中心,五个组团中心和四个社区(居住区)中心。

  1、建设三大区域性经贸交流中心。在河西新塘片区规划建设新的金融商务办公中心;在河东芦淞商贸中心建设以服装和小商品为主的交易展示中心;在河西的栗雨高科园,建设以高新技术及信息发布、商贸洽谈和定期的省市文化经贸周(节)为主题的区域性会展中心。

  河东核心组团原则上不增加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在河西核心组团规划市级行政办公区,行政办公用地沿天台山路和黄河北路两侧布置;城市四区根据各自实际,在新开发地区结合组团级城市次中心建设新的区级行政办公用地。

  2、建设大型区域性公共文化设施。在河西核心组团建设市级大型公共设施,包括文化艺术中心(包含歌剧院、音乐厅)、市公共图书馆和图书交易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株洲历史博物馆、科技馆、书画艺术馆、广电出版中心(集影视传媒、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影视博览区);河东核心组团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完善文化园内文化娱乐设施为主,在湘天桥、田心、向阳广场、东湖、枫溪等片区建设区级的图书馆、文化中心、影视城;保留红旗广场地段原市青少年宫用地功能不变,改造完善为区级文化娱乐设施。

  3、建设三大文教区。文化路教育区控制用地3平方公里;龙头铺教育区规划用地2平方公里;河西教育区发展重点以新塘片区为主,规划用地2平方公里;其它科研用地主要结合现有基础适当向高新技产业开发区“一区三园”集中。

  4、系统地建设面向社会各阶层的文化、体育、休憩服务设施。

  5、医疗体系规划分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三个层次。

  6、规划在荷塘组团的大丰地区、清水塘片区的喻家坪地区和枫溪组团的七斗冲地区建设三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其中大丰地区和喻家坪地区为面向中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物资集散中心和大型货物集散市场结合大丰、喻家坪、七斗冲物流配送中心统一规划建设;一般*********资料集散中心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布置。

  7、建设5个综合性农产品市场,包括中南农副产品大市场、东湖农副产品大市场、湘天桥农产品大市场、芦淞水果大市场、枫溪农副产品大市场;建设3个林产品市场,包括建宁、田龙和栗雨林产品大市场;建设3个综合性畜牧产品市场,包括东湖、田心和枫溪畜牧产品大市场。

  调整工业用地布局,由分散布局向园区集中。规划工业用地2291.2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09%。城市核心组团原则上不再新增二、三类工业用地,重点在城市次组团发展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对传统工业区进行技术和环境的提升改造;对于地处城市中心区,不能发挥土地级差效益,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将其逐步关、迁;在城市核心片区边缘零星分布的工业,根据相对集中布置的原则及城市发展的需要,控制其发展规模,并进行土地置换,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对于内部效益较好,外部规模经济及工业技术水平较高,用地结构合理,对城市发展干扰较小的工业区,适当保留并完善其配套设施

  河西园区、田心园区、董家塅园区组成的“一区三园”。规划总用地约2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0平方公里。

  清水塘综合工业区:以冶金、化工、建材为主体的工业区,重点加强对传统工业的环保改造和产品的升级。

  杉木塘综合工业区:以能源工业和建材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园区。

  月塘综合工业区:以现有硬质合金工业及配套产业为基础的工业园区。

  宋家桥综合工业区:以铁道交通设备制造为主导,结合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综合加工工业区。

  董家塅综合工业区:以航空动力机械和摩托车制造为主导的机械制造及配套产业综合工业区。

  建设金山、戴家岭、建宁、长岭4个中小企业工业区,发展进入门槛较低的工业产业,吸引中小型民间工业投资。

  增加新的交通干线及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与长、株、潭三市交通发展战略接轨;建立与现代化区域性大城市相适应的,完善、协调、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交通组织;对外交通以株洲为中心,实现与长、潭、衡三市城区“1小时出行圈”及市内交通“半小时出行圈”的目标。

  加强对城市建设决策的科学管理,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的项目和设施,前期需要进行综合交通影响评价。

  1、规划上瑞高速公路(北线),分别在白马垅、龙头铺和分路口与320国道及莲易公路、长株高速公路和省道S211设立互通;远期上瑞高速公路(南线)从主城区以南经过。

  2、规划长株高速公路从田心至黄花国际机场;规划320国道改线从清水塘经法华山中段,沿湘黔铁路与湘潭城市环道相接。

  3、建设铜双公路从铜塘湾至湘潭双马一级公路;规划将株雷公路、株浏公路提高至二级公路标准;省道S211城区段按城市主干道标准改造。

  4、规划新增长途客运站6个;公交换乘枢纽与长途客运站规划建设相结合,实现长途与公交零距离换乘;货运站主要依托喻家坪、大丰、枫溪物流园配套设立,同时设立6个货运中转站。

  1、沿京珠高速公路东侧建设京广客运铁路专线,同时在天元区建设客运站;预留沪昆客运铁路专线走廊,并在天元区客运站预留并站条件。

  3、在龙泉路地区京广线与浙赣线之间设立客车整备所和立体疏解线、利用喻家坪货站、四三○厂专线和七斗冲站的铁路运输资源,增加新的铁路股道,建设适宜铁、公、水联运的喻家坪、大丰、七斗冲三大现代物流中心。

  5、在株洲北站北侧规划300万吨/年的综合性铁路货场一处。

  1、调整湘江沿岸码头布局,合理利用湘江岸线。湘江白石港上游岸线限制货运码头建设,搬迁中心城区内砂石码头和渡口船厂,货运码头向石峰大桥下游岸线发展。货运码头重点建设铜塘湾港区,完善永利港区和白石港码头;结合湘江风光带的建设,完善建宁公共事业及客运码头;新建河西凿石码头,成为水上游览观光码头;在渡口附近建设一处战备码头;在霞湾新建油、气等危险品码头。

  2、在空洲建设航电枢纽工程,实施湘江航道三期开发工程,使株洲市区湘江段全线达到国家III级航道标准。

  株洲的航空对外交通港依托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规划建设长株高速公路,使株洲至机场的时间缩短为30分钟。

  1、加快城市快速路网与主要干道系统建设,切实加强支路特别是中心城区和工业组团支路的疏通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络。

  2、加强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建设客运换乘枢纽,提高交通系统的综合效率。

  3、优先发展大容量、多层次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的主导地位,适时发展私人汽车、严格控制摩托车,形成便捷、安全、高效、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4、充分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和长株潭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市际轨道交通系统。

  1、规划期内形成快速路“一环四射”,河西城区九条主干道“环形放射”,河东地区十二条主干道“六纵六横”的主干道系统,市区次干道共104条。

  2、建设20个主要城市开敞空间,共55.04公顷,各级中心区建设17个专业集中停车场,共24.38万平方米。

  1、跨湘江通道:在现有株洲大桥、石峰大桥、建宁大桥基础上,增设红港大桥、芦淞大桥、枫溪大桥,并预留曲尺大桥和栗雨大桥桥位。

  2、跨铁路通道:规划跨干线铁路通道十八处。

  建立完善的多层次城乡公交体系,承接30~35%城市客运交通量。

  公共线路按公交专用线及大站快车线、组团区间线、组团内部线三个层次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米吸引力半径计算,覆盖城市面积的50%以上;按500米吸引力半径计算,覆盖城市面积的90%以上。

  根据长株潭一体化规划中城轨交通规划,规划市区轨道交通网总规模35公里,呈十字型布局。

  规划人均绿地10.6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8.02平方米,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45%。

  以湘江风光带为主干,河东城区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霞湾港绿带与河西城区华山路绿化带、长江西路绿化带、栗雨片区中央绿带以及城市快速环道绿带组成城市绿色带状网络,结合城市道路绿廊,连接城市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绿化广场,形成环、楔、廊、园有机联系的城市绿地系统。

  二)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大气污染;

  五)加强对城市水体的保护,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八)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九)重点加强对清水塘地区环境的综合整治;

  一)控制以SO2、粉尘为主的大气污染和以Hg、Cd、As、氨氮为主的水污染,到2010年,该地区工业企业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容量允许范围以内,环境质量全面达到环境区划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二)重点治理株冶、诚信化工、永利化工、智成化工、株洲火电厂等主要排污企业。

  三)抓好节能、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工业“三废”,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

  四)完善清水塘地区道路系统,改善地区排水设施,大幅度削减工业废水排水量和污染排放量。

  五)制定地区土壤改良、植被种植规划,改善恢复自然生态景观。

  一)酸雨综合防治目标:到2010年,削减SO2排放总量,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争取使空气中SO2、二氧化氮浓度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酸雨频率低于10%;到2020年,空气中SO2、二氧化氮浓度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酸雨频率稳定在10%以下。

  2、实施SO2排放许可证制度,积极推行排污交易政策;

  3、全面推行SO2排放收费制度;

  4、采取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推行清洁燃料、加快SO2排放大户的治理进度,加强小型燃煤锅炉的污染控制等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控制SO2排放总量。

  按照“平灾结合、预防为主、反应快速、策略有效”的原则,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建设防灾减灾体系,确保城市安全,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城市防洪与江河治理相结合,御外洪与治内涝相结合,防洪工程建设与市政建设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因害施治,夯实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抗旱能力。

  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市域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0万亩以上,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35万亩以上。

  积极实施病险水库加固、现有水库扩容、新建水库、完善灌区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城市供水应急调度,规划将大Ⅱ型官庄水库及中型大京水库作为城市备用水源。

  城市消防以预防为主与防消结合,均衡布局与重点防护相结合。规划公安消防站19个,其中加强站1个。城市供水管网管径、压力、消火栓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满足消防供水要求。近期解决旧城区消防给水、消防通道被阻塞占用等问题。

  城市建设应全面兼顾人防要求,人防工程应符合“区片防护,支干成网,配套齐全,平战结合”的总体框架。完善并加强防灾通信和指挥系统建设,逐步提高防灾通信和指挥系统的现代化水平。

  建立公共安全防控网络,整合社会防控资源,加强防控设施建设,普及提高公共安全意识。

  一)城区内一般建设工程按峰值加速度0.05g(VI度)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按地震安全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二)在城市、城镇、村镇建设用地选址时,须避开断裂带、溶洞区、矿藏区、液化土区及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地陷、地裂、崩塌的地质不良地带。特别是在石峰山-天元区东湖-栗雨南不稳定断裂带上严禁建设构筑物,该区域控制为城市绿地。

  株洲城市远景空间结构为“一主三区”,城市人口为180-230万人。“一主”即城市快速环道为骨架的主城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是株洲主要核心地区;“三区”即新马新城、云田新城和远景纳入市区的渌口城区。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南高科湖南株洲智创广场标准厂房出售研发办公小厂房230平起售200-1600平自由组合

中南高科湖南株洲智创广场标准厂房出售研发办公小厂房230平起售200-1600平自由组合

  招商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动力谷大厦8楼   株洲智创广场:企业小总部研发办公小厂房230平起售智能制造产业园:总部中试产业化厂房1500平起售   中南集团成立于1988年,下有中南建设(SZ000961)和磐石新能(871460)两家上市公司,现有员工10万余人,管理人员1.6万余人,形成“4+1”业务布局中南置地、中南建筑、中南高科、中南...

周建光带队调研园区用地及厂房情况

周建光带队调研园区用地及厂房情况

  9月6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天元区委书记周建光一行现场调研园区用地及厂房情况。高科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洪宇,副总经理何胜华汇报了集团招商项目的进展、存量土地情况以及目前工作的亮点与难点,周建光对高科集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周建光一行了解了栗雨工业园、新马工业园以及村镇公司的存量土地现状。现场查看了意华项目(已按时...

咸宁高新区绿色双创产业园17号楼1层厂房(出租面积为431672平方米)3年租赁权

咸宁高新区绿色双创产业园17号楼1层厂房(出租面积为431672平方米)3年租赁权

  17号楼1层厂房(出租面积为4316.72平方米)3年租赁权   1、意向承租方提交承租申请时,须缴纳竞买保证金22.286092万元。成交后,承租方交纳的竞买保证金自动转为头部年头部个季度的租金、合同保证金和全部产权交易费用的一部分。   2、意向承租方报名登记时须交纳交易保证金到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指定账户,“e产权”——【个人中心】,在【...

天元车位交易网天元

天元车位交易网天元

  金泰园小区车库,,有卫生间,有水电,家具   出租天元区庐山路明峰银座电梯口地下车位   出租天元衡山路珠江丽园中心花园位置25栋20平车库(个人)   位置好,交通便利,河西工业大学附近   香榭丽舍临街主入口带门面性质车位   株洲天元区中海国际社区负二楼一个车位出售  ...

攀“高”创“新”谋发展——炎陵高新区全力创建“五好”园区纪实

攀“高”创“新”谋发展——炎陵高新区全力创建“五好”园区纪实

  炎陵高新区。 (炎陵高新区供图)   产业园区,是湖南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主阵地、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主力军。   炎陵高新区,是罗霄山片区首家省级高新区。   自2021年6月,湖南吹响“五好”园区建设的号角以来,炎陵高新区奋发有为,围绕“一主一特”产业体系,以建设“五好”园区(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

株洲工业新局

株洲工业新局

  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瞄准市场,开发新产品。图为该公司城轨事业部地铁组装车间。本报记者徐行摄   ●湖南人民广播电台2日《全省新闻联播》“融城大略”专栏将推出《新五同:长株潭开启融城之门》,阐述三市新五同建设在一体化进程中的突破与思考。   ●湖南卫视2日《湖南新闻联播》将推出大型电视章回体连载:惟楚有材,而今要铸“软实力”;于斯为盛,...

株洲新型建材产业园工业地皮火爆出售

株洲新型建材产业园工业地皮火爆出售

  建材产业园位于马家河街道,由村镇集团独立自主开发,是全市乃至全省新型绿色环保型建材产业园。   总面积110亩,30亩起售,土地三通一平,50年产权! 招商行业:新型科技产业配套和具有高技术建材工业企业? 招商政策: 当年企业亩产税收8万−15万,将当年企业所上缴税收区级地方留成部分的50%作为产业扶持资金补给企业。   奖补期限为四年。 当年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