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供地航母”遭质疑
业界:卖地冲动升级专家:低水平发展模式 1月14日,湖南省株洲市地产集团挂牌成立。 “这为株洲城市建设发展打造了一艘‘航空母舰’。”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何安国表示,作为株洲市政府进行土地运营的重要载体,地产集团担负着探索土地经营新模式,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等重要使命,将对土地一级市场进行调控性经营,发挥土地市场供应总龙头、主渠道和蓄水池的作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株洲市此时成立地产集团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面临巨大压力,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高达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4%。正因为城市发展对土地的依赖有增无减,高度垄断的土地供应制度及土地财政不断遭到口诛笔伐。 如株洲一样,在“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全国许多城市都力求在土地上做文章,简单的卖地冲动已升级为“经营土地”,希望谋取土地统筹经营带来的价值蕞大化。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小映表示,利用土地进行投入、扩张、融资,再用土地收益进行公共投资,这是一种低水平发展模式,地方政府应由企业管理型向公共管理型转变。 株洲市的“航空母舰” 据悉,株洲市地产集团是经株洲市委、市政府批准,由株洲市政府注资成立的正处级土地运营机构,注册资本达10亿元。 在挂牌仪式上,株洲市地产集团董事长、市国土局副局长谢洪富介绍了地产集团的主要职责:负责全市相关土地储备的运营,包括项目策划、前期开发、环境整治、旧城改造等工作;负责土地运营的投融资和招商引资工作(包括土地的作价出资和联营、房地产开发和资金理财等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业务)。 谢洪富表示,组建地产集团是开创性的举措,为株洲城市的统筹经营提供了全新的模式。“高效经营土地,给力城市发展”,是地产集团的口号和奋斗目标,“株洲的土地营销平台一定会更大,土地市场价值一定会更高”。 何安国介绍说,成立地产集团是为了整合资源、扩大规模,筹集建设资金。要通过集中管理、统一经营来提升土地价值;要通过搭建平台、持续经营来推进城市化进程。地产集团正式挂牌,可谓为株洲城市建设发展又打造了一艘“航空母舰”,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供应机制,推动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统筹全市土地经营,并通过市场运作,进行土地开发,提升土地价值。 “经营土地”卯足劲儿 早在株洲市之前,重庆、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也成立了以市政府为主导的、意在经营土地的地产集团。 经营土地,也叫土地经营、土地资本运营。就是政府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国有土地,通过运用市场机制,蕞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资产,从而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孙宪忠研究员表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地方政府官员提出“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口号,将经营土地取得土地出让金作为一种光明正大的目标提了出来,并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除了有发展经济的动机之外,取得第二财政亦是主要目的。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都在卯足劲儿寻求发展,陆续开始在土地上做文章。无论是自身组建地产集团进行土地一级开发运营,还是引进投资企业合作开发,在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等面纱的背后,谋求土地财政的动机显而易见。 土地垄断供应遭炮轰 在王小映看来,现在很多地方政府简直成了企业型、经营型政府,像一个大公司一样在经营土地。“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土地垄断供应模式,为其进行全方位土地经营提供了条件。 在近日举办的多场业内论坛上,地方政府垄断供应土地遭到了集体炮轰。土地垄断供应被认为是高房价、高地价的“恶之源”。 1月16日,在以“决策中国地产2011”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地产领袖年会上,
董事长任志强表示,在政府垄断供应土地的情况下,土地价格是扭曲的。 “地方政府有意制造土地的饥渴症,让土地的价格超出市场的正常判断。2010年上半年各个城市基本上没有供地,故意不在上半年给你土地,因此下半年把土地价格提高了。”任志强说,许多地方政府为了防止当年土地收入过多,所以选在第四季度大量供地,而在下一年收回土地出让金。这是为了规避年度土地收入过高,地方政府普遍采取的做法。 “所以土地价格的实际增长和当年土地实际供应量是不完全对等的。”任志强说。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表示,很多地方政府将尽量多卖地作为头部选择和必然选择,这带来了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和土地的浪费。从长远来看,土地调控还是要放开市场,保证充足、有效的供应。 (中国房地产报)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