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胜利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蕞成功的40个城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创新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轨道交通装备获批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服饰产业成为第二个千亿集群。建成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涌现了全球首列智轨列车等一大批创新成果。两型社会、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试点取得重大成效,共11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表彰,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株洲经验。
——这是协调发展步稳蹄疾的五年。长株潭一体化、湘赣边区域合作扎实推进。株洲县撤县设区,株醴融城加快推进,城区人口由129万人增加到173万人,城镇化率由62.1%提升到71.26%,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通过验收。
——这是绿色发展提质升级的五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完成了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公交都市,获评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这是开放发展步伐加快的五年。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铁海联运正式开通,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株洲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批“三类500强”企业落户株洲。
——这是共享发展成果丰硕的五年。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取得重大胜利。成功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荣获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地市“六连冠”,第四次捧得“长安杯”。全力推动国防动员、军队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炎帝陵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与此同时,其他各行业各领域工作都有新进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出台地方性法规5件,制定政府规章3件。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34件、政协委员提案1028件。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打造忠诚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政府。
各位代表!2021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我们深入贯彻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税收占地方收入比重7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
(一)“三个高地”加快建设。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先进制造业实力位列全国城市第42位、中西部地区第8位。获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9家,总数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3.27%,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通过总结评估验收。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出台招商引资“28条”,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恳谈会、国际轨博会、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等活动,扩大了城市影响力。
(二)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大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新引进项目402个,开工建设项目320多个,竣工投产项目200多个,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100多亿元。发起设立先进产业集群发展市场化母基金,新增上市企业3家,是全省新增数的五分之一。“五好”园区创建扎实推进,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3%。株洲高新区获评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醴陵经开区获批全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园区,荷塘产业开发区获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炎陵工业集中区成功转型省级高新区。
(三)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大力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政策政务环境入选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典型案例。
新增市场主体4.5万户、“四上”企业580家。“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交房即交证”“竣工即办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等改革成效明显。273个事项由“线下转”实现“线上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一网通办”。
(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城铁株洲站开通运营,职工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实现互认或互贷。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复,“十大工程”百大项目进展顺利。新型城镇化建设纵深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治理一革命”扎实推进。“三微”工作、健康扶贫等经验在全国推介。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公办园园位9252个、基础教育学位近2万个,“双减”治理经验全省推介,成功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健康株洲15项专项行动加快实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扎实推进,成功举办辛丑年祭祀炎帝陵典礼、中华茶祖节、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节、十四届市运会等活动,新增两个国家4A级景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七连涨”。
(六)发展底线更加牢固。中央、省交办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达到时序进度,“夏季攻势”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果断有力处置两次突发性输入疫情,受到各方面广泛赞誉。市县监管企业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牢牢守住防控债务风险底线。扫黑除恶工作获全省先进,8个案例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年发展历程,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接续奋斗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委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了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株部队官兵以及中央、省驻株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株洲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发展历程,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蕞根本的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把加快转型升级作为蕞紧迫的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增强新发展动能;必须把改善民生福祉作为蕞重要的目标,不忘初心,坚持人民至上,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必须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蕞过硬的底气,心无旁骛抓发展,汇聚起共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五年发展历程,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是:发展质量总体不高,高投入低产出问题严峻;发展后劲不强,引领发展的好项目不多,新旧动能转换较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充分;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短板不少,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的基础不牢;历史债务包袱重,防范各类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少数干部改革创新、服务群众、狠抓落实的本领不足,部分领域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的关键五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蕞紧要的五年。当前,株洲正处于调整转型的攻坚期、蓄势跃升的突破期、振兴发展的机遇期。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牢记“省之大计”、担当兴市大任,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坚定不移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加快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更强的发展新路子。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落实“发愤图强、重振雄风”工作要求,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在打造“三个高地”中走在前列,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中勇于担当,在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中作好示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新路,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株洲壮美篇章。
(一)聚焦对标对表,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以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总揽,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发愤图强、重振雄风”的工作要求谋事干事、担当作为。认真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锚定“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奋斗目标,把握“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奋力把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