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园五年后 招商由“量”向“质”
株洲日报讯 就在陕研院开院前一天,2015年8月31日开园的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刚刚过完自己的五周岁“生日”。
五年,这个从城西山野“冒”出来的园区,正成为株洲高新洼地。目前,园区知识产权近1600项,企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
以五年为标尺,陕研院的落户,既是高新洼地的缩影,又体现着发展思路之变:招商从“逐量”开始“逐质”。
眼下,湖南圣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大楼已经完成装修,全新的检验设备正在调试中,不久后,这里将成为湖南首家生物医学检验检测中心,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将补上关键一环。
而就在年初,园区未铼新材、时创智能顶住复杂国际形势,成功“逆风出海”,斩获海外订单,也让行业内外看到园区的增长活力。
“前期主要是聚人气、聚产业,但园区要想保持活力,后续就要严格围绕产业链招商,既考虑项目多样性,又要优先考虑高标准、技术水平高、潜力高的项目。”动力谷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刘亮说。
2019年,该园区累计入驻企业项目突破250家,涵盖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领域。
就在高速增长节点时,园区项目及场地管理的思路也在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主动调整更新。
“随着园区入驻的高端创新创业项目逐年增加,研发中心场地日趋饱和,园区必须在探索孵化绩效常态化提升的路径上提出新思路、拿出新方法,及时完善项目入园的进出机制,严控和深度挖潜入园项目的技术“含金量”是我们在发展新阶段的重中之重。”刘亮说。
在他看来,创新创业就是个不断试错、不断自我升级与淘汰的过程,作为一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关注和遵循发展规律,及时改变思路。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