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馈赠 农民丰收 株洲各地开启丰收季
“发工资喽!”9月22日,在攸县皇图岭镇市上坪村,随着一声嘹亮的吆喝响起,农户们很快聚集到合作社,盯着账本领工资。
春去秋来,土地结出硕果,劳累了一季的农民,尝到了丰收的甜头。连日来,记者走进乡村一线,感受着土地的馈赠。
9月22日,在攸县皇图岭镇市上坪村,农户们在合作社领工资。记者/王军 供图
除了白关丝瓜,长青冬瓜也是芦淞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果蔬品种。芦淞区委宣传部供图
秋季,原本是本土蔬菜退市的季节,但在攸县皇图岭镇市上坪村,大棚内的丝瓜苗长得葱葱郁郁,通体碧绿的丝瓜挂满枝头。
“有了钢架大棚,一年种两季蔬菜不在话下。”攸县家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望雀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新建了48个钢架大棚,大棚内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施,还配备了通风保温设施,实现智能化控制。
设施栽培,让蔬菜告别了“靠天吃饭”,冷了热了都可实现自我调节,延长了蔬菜供应期。“一个大棚的造价就要8000元钱,但这钱花得值。”陈望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季蔬菜种下来,每亩毛收入有1.6万元,扣除人工设施等方面的成本,每亩地纯收入超过5000元。
合作社有赚头,农户也少不了甜头。“刘玉珠,5095元;杨新连,2065元;刘正英,2655元……”9月22日,陈望雀对着名单大声吆喝,排着队领工资的农户喜笑颜开。当天,合作社发放农户工资共7.4万元。
秋收时节,不少游客慕名走进攸县鸾山镇江冲村,这里的60亩红心猕猴桃散发着成熟的味道。
放眼望去,一株株粗壮的猕猴桃树绿叶葱郁,一个个果型饱满、大小匀称的猕猴桃,把枝头压得很低。游客们拿起手机拍照,工人们则穿梭于基地里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忙着打包装运发售。
红心猕猴桃富含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被誉为“人间仙果”“果中之王”“维C之王”。基地负责人刘石生介绍,这里海拔600多米,昼夜温差大,土壤水质优良,种植出来的红心猕猴桃圆润饱满、多汁爽甜,进入了盛果期的猕猴桃每年可采收1.5万公斤。
特色水果叫好又叫座,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不仅是猕猴桃,江冲村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展了黄桃等特色水果产业,带动更多农户脱贫致富。
在攸县春联街道春塘龙村的农田里,金色的稻浪翻涌,种粮大户蔡三高驾驶着拖拉机来回穿梭,将成熟的稻谷颗粒归仓。
今年,他流转了1700亩农田种植水稻,根据田间产量测算,每亩足足有550公斤,相比去年增加近50公斤。“增收10万元应该没得跑了。”他擦拭着额头的汗珠说。
金秋时节,攸县25.6万亩的中稻喜获丰收,当地村民抢抓晴好天气收割,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记者/陈驰 通讯员/黄星 摄
大户种粮,机械化是必经之路。近年来,株洲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并在稻谷机收环节对秸秆进行粉碎处理,做到秸秆还田。“把秸秆都打碎了,不仅可以给农田增肥,也可以控制空气污染排放。”蔡三高说。
据市农机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具报废更新补贴,株洲农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水稻机耕、机插、机收、全程的机械化率分别为99%、42%、96%、80.87%。
金秋九月结硕果,丹桂飘香话丰收。醴陵市明月镇云岩社区种植的醴陵玻璃椒红了,驻村工作队员来到田间地头了解辣椒收成、销售情况。
云岩社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典照了解到,今年醴陵玻璃椒种植是个丰收大年,品质也很好,本不愁销售。但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大额订单都取消了,而且辣椒的保存成本高,不及时销售又会给村民带来一大笔损失。销售难的问题愁坏了村民和云岩社区的干部。
“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将辣椒销售出去,让村民们安心过好中秋节。”陈队长召集云岩社区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共同商讨对策。“我们就以‘双节’为契机,充分利用好各种人脉资源扩大销售面,将我们的辣椒产品卖出去,趁机打响醴陵玻璃椒品牌。”
在驻村工作队员的努力下,云岩社区与株洲市中心医院、农发行株洲市分行、神农米业、醴陵渌江集团等单位达成销售协议,共计售出剁辣椒15850余瓶,干辣椒粉310余斤,总销售额达37万余元。目前仍有大量意向订购单位正在协商合作中。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