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文章 大力推进株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五大产业集群,致力形成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发展格局。
(一)聚焦轨道交通世界级产业集群,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重视创新、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发展。要顺应国际科技发展态势和趋势,要有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以及安全方面上的颠覆性技术,以保障我市轨道交通顺利发展。要重视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把吸引全球的优秀人才纳入考量和筛选范围。
(二)聚焦航空动力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大园区基础建设和招商力度,发挥园区优势并加快人才引进。发挥园区区位优势和土地、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利用好通用航空机场,突出发展整机试飞试验相关产业。加大政府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政府通航购买服务,协调省级公益通航购买服务,并纳入财政预算和政府采购服务目录,各级应急指挥、国土、公安、消防、水利等政府部门带头购买使用通航服务。
(三)聚焦硬质合金国家级产业集群,以合作推动企业落户株洲,以并购收购推动产业延伸,以创新推动硬质材料制造能力提升。瞄准行业国际标杆企业,开展技术和资本合作,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和并购重组,推动实现2-3个重大国际投资项目落户株洲。重点培育在细分市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小巨人”企业,并积极推动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
(四)聚焦陶瓷国家级产业集群,保障陶瓷企业生产销售中的一系列利益,拓展陶瓷企业电商业务。加强陶瓷产业减税降费、出口退税等惠企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让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充分发挥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规模效应和杠杆效应,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调整资金投向。积极推动陶瓷产业与国内外著名的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以及企业自身从事跨境电商的业务。
(五)聚焦服饰区域级产业集群,让商业协会在企业兼并中发挥作用,加强服饰企业的电商化、创新化建设。发挥商业协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组建专业化服务平台,促进一批企业兼并联合 。打造一批“网红经济”地和“直播带货”地,实现网络营销与服饰产业的深度融合。要加快技改创新步伐,鼓励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无人车间”“智能工厂”等,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二、刺激优势企业创造更多的裂变“爆点”,推进新的商业模式、新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等“新”型行业扩散裂变。
(一)在吸收母体企业优秀基因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利用裂变创业企业与母体企业之间的知识关联,模仿学习母体企业优秀文化、制度等。例如大力推广中车集团的成功经验,鼓励大企业开发核心技术,以核心技术占领核心市场,拓宽产业链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现实生产力。
(二)加强裂变企业的网络化建设,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加深企业——政府双向沟通。裂变企业应同时在网络化战略与市场化战略上加大投入,要与政府主动去沟通,政府及时关注公共政策,适时引导产业政策走向,通过双向交流机制,既能推动裂变企业的发展,又能推进产业集群形成。
(三)通过高性价比、研发周期短和创新性强等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学会处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裂变企业要增强核心技术创新,设计更具技术含量的产品,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获得更多利润,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及时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扩大产品销售。
(一)以资本要素的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从财政资金看,要改革科技投入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提高全社会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从金融体系看,要发展“创新友好型”的金融体系,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资本要素引导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推动产业融合,创造有利于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生态环境。探索建立和完善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环境,以产业链引导创新链,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附加价值。要创新产学研机构之间的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要搭建专业化的创新服务平台,努力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三)搭建创新平台,组建创新联盟,鼓励自主创新,引进创新人才。鼓励组建或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面向产业集群开展协同创新、共性技术与标准研发。鼓励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和大型科研仪器共建共享。并且鼓励信息产业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有知识产权保有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四、培育打造“株洲制造”品牌,扩大株洲制造影响力和美誉度,奋力打造中国先进制造版图中的典范城市。
(一)振兴“老字号”,帮扶“隐形冠军”,实施品牌“旗舰企业计划”。在陶瓷、服饰等传统制造业领域深入推进名品优品及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振兴“老字号”品牌,助推打造国内知名品牌。扎实推进轨道交通装备、陶瓷2个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支持在试点示范区域内召开高级别高水准博览会,重点打造轨道交通田心论坛、通用航空芦淞论坛、五彩陶瓷醴陵论坛、永磁动力株洲论坛等品牌活动,推动会址永久落户株洲。
(二)以“品牌”塑形象,打造中国动力谷产业发展新标杆。抢抓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契机,加强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长株潭)合作,鼓励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具有技术优势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领域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研制,提升谷在中国制造版图的影响力。
(三)打造株洲城市品牌,让“株洲品牌”成为高质量的名片,以株洲标准引领产品质量提升。以“制造强市”战略为指导,深化株洲市七大工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对品牌企业和品牌示范区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激励,支持更多中小企业享受个性化的质量技术服务。推动生产工艺和技术全面升级,形成一批驰名商标,为“湖湘精品”注入更多的株洲元素,持续擦亮株洲制造强市“金字招牌”。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