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茶陵:土地活起来厂房立起来
打造园区“135工程”升级版系列报道茶陵经开区篇
土地要素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产业承接的主阵地,我市多个园区的土地开发已逼近天花板,如何提高土地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今年来,茶陵经开区以摸清家底、创新思路,以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作风,推进供需平衡向高水平跃升,为园区土地精准挖潜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鼓励盘活,存量用地成为“香饽饽”
12月底,走进位于茶陵经开区的光华物流园,大小货车往来频繁,一派繁忙景象。
“闲置几年的土地,再次‘活过来了’。”看着仍在建设的标准厂房,茶陵光华陶瓷原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文平感慨地说。
自2011年落户园区后,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光华陶瓷原本购置的100亩土地,只启用了一半,剩下的土地一直闲置晒太阳。
“如果不建的话,面临着企业土地要被收回,或者是经济上的处罚。我们也想早一点把土地利用起来。”这几年,杨文平一直在想办法寻求转型,打算从过去的陶瓷原料加工业务转向发展陶瓷物流事业,苦于资金压力,土地仍然无法正常启用。
已入园企业的土地用不起来,园区新签约的项目却苦于没有土地落脚。
去年以来,茶陵经开区招商形势大好,企业用地从以前的近半闲置,到如今的供不应求,“到处找厂房”成了经开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
发现供需矛盾点后,茶陵经开区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今年,该园区从经济、行政、法律三个维度,想方设法盘活存量土地。
光华陶瓷成为头部批“吃螃蟹”的企业。与茶陵经开区签约后,光华陶瓷与园区约定共建2.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3年后园区收回投入资金和收益,同时园区也承诺参与标厂招商。
经济新模式解决了企业投入的资金难题,也大大增强了招商活力。今年以来,南宁岭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新兴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纷纷与园区签约,合作共建。
在园区牵线下,共建厂房的招商也是一片火热,目前已有湖南稻稻香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吉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龙海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新企业入驻。
“园区从2018年就开始积极着手开展低效闲置土地清理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对每宗低效闲置土地明确一名领导负责收回工作,要求园区法律顾问提前介入。”茶陵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刚介绍。
通过园企共建、督促企业履约等方式,“今年该园区共盘活低效用地863亩,存量用地重新成为‘香饽饽’。”茶陵经开区规划建设科科长谭桂说。
土地开发,标厂先行。在园区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蕞大限度调动各方,实现园区的快速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企业资金实力不足,园区方以资金撬动。今年,茶陵经开区设立了标准厂房建设投资专项基金,从2019年至2021年,茶陵县连续3年每年支持500万元,以每平方米100元的补贴,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标准厂房建设。目前茶陵经开区与园区内9家企业共建的标准厂房已全部开工建设。
多方筹措解决资金问题。今年茶陵经开区与浦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园区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按照园区方的投资额度,浦发银行按1:10比例放大,对园区“白名单”企业给予3000万元的信用贷款授信,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多方位引入建设主体。与株洲市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后,该集团将投资8亿元,在茶陵经开区建设3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其中一期项目占地45.9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土地成功摘牌。引进的深圳(茶陵)商会,也将在园区内新建23万平方米标厂,目前双方已达成初步投资协议,即将签约入园。
今年来,茶陵经开区共签约投资建设标准厂房59.15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达10亿元。其中,园企共建标准厂房10.64万平方米,企业自建自用标准厂房17.6万平方米,引进客商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洣水产业公司投资建设标准厂房9000平方米。截至目前,园区标厂新竣工6.4万平方米,新开工11.54万平方米。(株洲日报记者 高晓燕通讯员/凌宇翔)
来源:株洲日报(2019年12月25日A2版)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